五星太陽能迎接用戶體驗時代:曾經信息泛濫的時代,已經慢慢的成為過去了,現在的用戶再也不是小白了,而且各種各樣的網站信息層出不窮,現在到了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了,誰不讓用戶感到舒服,誰就別想舒服,事情就這么簡單,只有讓用戶感到在你這里舒服了,有價值,用戶才能記住你,你才能持久的積累和發展,否則的話,只能玩完。
+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大家最近都在談互聯網+,我們可以理解大概有兩種用互聯網的方法,一種是+互聯網,一種是互聯網+。這兩個有什么不一樣?
+互聯網:很多人希望把傳統行業跟互聯網結合,這是一種術,比如說我在互聯網開一個店賣東西,在互聯網上打廣告,甚至是你在互聯網上雇水軍黑老周,云計算,大數據,這些做法都叫+互聯網。因為沒有改變某一個行業或者說產品的本質,你只是利用互聯網把它改的更加有效率,不會產生爆炸性的指數級的變化。這種做法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最簡單的,所以說今天這不在我們的話題之內。
今天熱門的互聯網+有什么不一樣呢,我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指導一個產品或者一個行業去改變它的產品體驗,看待用戶的方式,它和用戶的連接方式,改變它的商業模式,從而產生真正的資源重新配置,產生化學反應甚至是核反映的效果。
連接的力量
過去,很多傳統大咖看不上互聯網,認為是一群毛孩子忽悠國外VC的錢在國內亂燒。行業里有一位我比較尊重的老朋友丁磊,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他為了給自己和大家打氣弄了一個廣告,當年我沒有看懂。過了10年我終于理解,那個廣告道出了互聯網的真諦——網聚人的力量。網絡之所以牛,因為網絡把很多東西連在一起。
大家今天談一個詞“連接”,你要考慮你的產品如何能夠真正把很多東西連接在一起。這個東西可以是人,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信息。只有理解了連接,你才會理解為什么很多行業會被顛覆。UBER為什么這么熱,因為它改變了連接關系。為什么微信會比QQ牛,因為他真正把人連在一起。
下一個趨勢是什么?有兩種思路創新和做產品,一種是站在過去看現在,一種是站在現在看未來。當你創業,當你要創新,你一定要做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有兩種,要不就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不就是把別人做過的事情換一種別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干。所以我認為只有做一件今天大家可能都不看好,但是明天后天有可能起來的事情,你才可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未來我覺得有兩個趨勢,一個趨勢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或者O2O,我覺得更多的就是面對服務業講的。利用互聯網把很多服務業來進行改造,無論今天的上門服務還是打車、定餐等等所有東西這是一大塊。
還有一個趨勢IOT(Internet of Things),把今天很多的物理器件變成智能設備,把它們和云端連接在一起,意味著今天你所有看到的東西都可以被智能化,無線化,移動化、云端化。我特別不喜歡一個詞“物聯網”,被很多人庸俗化成一個傳感器的網絡。
用戶還是客戶
很多企業轉型互聯網,他們恨不得在一夜之間引刀自宮,結果最后就流血而死。最重要的就是轉換一個概念,你們原來心中只知道有客戶,而不知道有用戶。在座的諸位知道用戶和客戶的差別嗎?其實不是簡單付不付錢作為代表。
傳統行業我和大家講,產品業務很復雜,商業模式特簡單,誰掏錢就是它的客戶。它們心中如果只有客戶的概念轉型不了互聯網,為什么?你要建立用戶的概念,用戶有幾個特征。第一,用戶不見得向你掏錢。更重要的就是用戶要經常性的用你一個什么服務或者產品,連接,交互,這些才是用戶的條件。所以做客戶容易,做用戶難。
如果你有了用戶,后續的牌就胡打胡有理。所以用戶至上不是一句空話,如果說互聯網總結四個字的話我就是用戶至上,沒有用戶的概念怎么連接,所有的連接、大數據等等都是空談,你就無法建立你的商業模式。
所以很多人一上來就老想說我在互聯網里怎么賺錢,我不是不愛錢,我和你們一樣的愛錢,但是如果你在互聯網上剛開始想怎么賺錢,就想著弄客戶,你可能就沒有用戶。各位想想到底有客戶關系還是有用戶關系。
很多人講如何和用戶交朋友,如何讓用戶參與,怎么搞社群,這些都沒錯。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前提是你得有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把用戶吸引過來。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理解用戶的價值為什么要高于客戶。
互聯網電視。今天買了一臺電視,買回家以后在歷史上和電視廠商還有關系嗎?你們家再不換電視,五年之內見不到它。客戶價值就是一次性掙了你一筆錢,僅此而已。所以每年對這些企業來說,因為沒有連接,所以說當它做了一個新產品以后怎么辦?它又得從零做起,又得再打一輪的廣告,兄弟們你們的40寸電視過時,我們推出了41寸的電視。周而復始。
所以互聯網對電視業的沖擊不僅僅是說把電視機加了一個智能設備,最重要的就是電視機以后的銷售沒有硬件利潤。賣電視不再是一個生意,你把電視買回家,服務才剛剛開始。你買電視的決策,取決于里面有沒有好玩的游戲,有沒有好看的動作片。對傳統的電視機廠商是多么大的挑戰。你想一下用戶和客戶的變化。跟傳統的行業老板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不掙錢了。
你可以看到很多企業沒有領會到這個本質,還是在做客戶關系。只不過在客戶關系里加了一些互動,召開客戶見面會,這些其實沒有改變連接的本質,客戶還是覺得你沒有給他提供什么持續而有價值的服務。所以我們為什么要從客戶轉成用戶?
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只有擁有的用戶你才能真正在用戶的基礎之上,你才能往后走建立粉絲。有了粉絲用戶的參與感和用戶的社群才能做起來,而且以后的生意,我們說每一個企業都會互聯網化,這意味著什么,不僅意味著客戶用戶化,還意味著會成為一個服務業的企業。
特斯拉最本質的革命不是它前面的那個大Pad電腦,那個操縱特別的不方便。特斯拉改變了車廠和消費者的關系,特斯拉每一個買車的人都是它的客戶,這是沒有問題。傳統車從4S店提走以后,你和車廠還有關系嗎?沒有。所以你就是客戶,但是以后所有的智能汽車就是4個輪子的手機,這個手機時刻和造車公司的服務器連接。
不光有OTA的升級,可能還有各種信息的推送,各種互聯網服務。所以將來大家想象一下,每一個造汽車的公司都要變成互聯網的導航服務商,可能是一個生活服務指南提供商,或者一個開車時候的音樂電臺服務提供商,你會覺得意外嗎?一點都不意外,所以這就是連接。
原來我覺得最牛的行業是運營商,為什么說運營商最牛掰呢?因為它又是客戶,又是用戶,你每一個月交話費買套餐,是不是客戶?但是你每天都在打電話發短信、上網,你離不開它的服務,運營商把服務斷一分鐘你都受不了。你每天都在利用運營商的服務,但是為什么我經常說到微信干掉了運營商呢,你每天在手機里,你大量用的都是微信服務,你和運營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大家跟運營商之間真的就沒有用戶關系,還只剩下客戶關系。如果以后都像我們設想的那樣免費wifi無處不在,你連那個SIM卡都不需要。
所以要通過現象看本質,你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微信干掉了運營商。將來在這個價值鏈里面,離用戶越近時間越長年度越高的廠商是最有價值的,不然永遠是拿利潤最微薄的部分。(z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