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人來熙熙,人往攘攘。辭職挖人,尋職覓才,好像是企業和各路人才們年尾年初最緊張的事了。
2016年已經一腳跨進來了,既然已經進來了,不管前方的路如何難走,卻已退無退路,只能為更好的2016做好盤算了。太新社經過對太陽能光熱行業的盤點,發現2016年最缺的不是政策,也不是市場,因為《十三五規劃》就是政策,就是市場,但缺的一是人才,二是人才,三還是人才,因為人才決定著能否承接這樣的重任。到底哪些人才最短缺呢,客官您接著往下看。
一缺:既懂傳統制造業又懂互聯網的管理人才
咱光熱行業本是制造型產業,管理人才只要懂制造就行了,為什么卻還要懂互聯網呢?
專家說啦,互聯網的融入,拉近用戶和制造商的距離,從用戶的需求、體驗出發,產品的功能和質量都有可能借此跨出一大步。“互聯網+”對傳統制造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提升,與“工匠精神”所強調的“追求技術和質量的精益求精”,恰恰契合。傳統制造業擁抱互聯網,獲得的不只是改變,而是提升。所以說,既懂傳統制造又懂互聯網的“雙面”管理人才對行業,對企業都很重要呢。
二缺:既專又勤的創新性技術人才
注意啦,這里強調的是創新性技術人才,而不是小改小革的技術人員。為啥咱們行業這幾年活力不足。就是缺乏產品的創新性,跟不上消費需求了。
根本在哪里?人才短缺!不僅僅缺的是數量,更重要缺的是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性雙腳。創新性思維大家應該都明白,對創新性雙腳可能就糊涂了,實際上說的就是蹲在辦公室里憋創新,沒有跑到用戶那里,跑到市場上通過調研根據需求搞創新。只有這些改變了,行業創新才有出路。
三缺:既懂技術又懂公關的工程營銷人才
兵不在多而在精,這是工程營銷隊伍的基本特點。據說工程營銷手段也在不斷創新,雖然吃吃喝喝、送送請請的方式還有用,但能為那些不懂太陽能的客戶解決技術上的實際問題的“特殊服務”越來越吃香。對營銷人員的素質就提高了,不僅要有嘴上功夫更要有精湛的手上功夫。
四缺:既有文采又耐得寂寞的寫作人才
不會吧,寫作也列入到緊缺人才行列了?沒錯,企業自媒體時代,這類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喲。在自媒體泛濫的時代,也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只有內容保持著創新性和新鮮性,才會充滿活力。但優秀的內容創作人才稀缺程度甚至超過了前三者。
內容創作雖然就是那2000多個常用字的排列組合,但卻是個能把人逼瘋的活兒。雖然不少企業重視這個崗位,但給的毛爺爺卻滿足不了人家作家們的需求,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干這個活兒,但這個崗位又不可或缺。聰明的企業就把這樣的活兒承包出去兒,說實話太新社就接了不少這樣的活兒呢,真的省了企業不少心。
綜上所述不管你是在辭職挖人還是在尋職覓才中,以上四缺都可以給你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一些行業咨詢,說的再多,都離不開人才兩字,不管你是技術人才還是創新人才以及營銷人才都還是離不開人才兩字,所以說,你可以不用學多,但某一樣還是要得到精髓的!
|